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9日发布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专利申请数以65.28万件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美国和日本紧随其后,分别为54.28万件和34.28万件。我国专利申请数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让国人自豪的消息,因为数量有时就能够代表能力。但是,专利不等于创新,我国的“专利大国”实际上是“创新小国”。
专利数量反映了一个国家及企业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利受理等数量指标的榜首位置都被德、日、美3国占据。《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受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种专利数量达到163余万件,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受理国。这一积极变化,意味着我国专利制度保护创新的能力提升,也意味着创新主体通过专利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增强。
在过去的100年中,只有三个国家占据过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他们是德国、日本和美国。
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固然可喜,但相伴而生的隐忧和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发明,比如改装汽车(行情 专区)、飞机,但这此发明并不新鲜,也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就算做到极致,申请专利成功,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二是我国的专利审批程序并不严格,一些专利改个名就能换成新专利。三是申请专利在一些单位已经成为了套取科研经费、获取科技基金的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追逐奖金和经费,而不是真正为了发明创造。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专利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但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专利申请数量那么简单。在美国和德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0%。相比之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创新本质上是将包括专利在内的技术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最为敏感,最有条件成为“专利”到“生产力”的主导力量。而当前不少地方现在实行的相关政策,突出的仍是投资导向而非创新导向,在核心资源优惠上更倾向于投资规模大而非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从长期来看,缺乏创新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这也是中国企业鲜有“百年老店”的根源。
其实,要企业对创新情有独钟,除了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完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坚决扫除垄断、权力寻租和各种商业贿赂等不正常的现象。只有当中国企业意识到只有创新、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的话,创新活动才能获得企业的真正青睐,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