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何时走进现实?
当我们还在回味《星战前传》带来的虚拟时空, 惊叹于科幻片的无限遐想而不能自拔;当我们还沉醉在《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安东尼创造的如梦如画的潘多拉星球,被深幽莫测的原始丛林和光影交织的梦幻仙境折服得如痴如醉——你也许没有想到,这些以往只能通过电影特效呈现出来的美轮美奂的场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或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虚拟现实技术从诞生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它的应用一直集中于军事、科研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火爆,虚拟现实技术这一概念再度被推向市场,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此外,随着显示硬件等核心部件的价格更加亲民,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民用市场的应用测试,国内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中小厂商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开。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市场虚拟现实技术概念被热炒的气氛浓厚,行业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虚拟现实技术或将在3年至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一大批技术实力较弱、研发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在谷歌、索尼、Facebook(脸谱)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市场时,国内优势企业应加强提交专利申请,重视专利布局,增加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的筹码。
国内厂商规模有限
概念炒作气氛浓厚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实的世界,通过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虚拟现实事物。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及可穿戴设备的升温,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褪去“高大上”的外衣,以往动辄十几万元的虚拟现实设备,随着显示硬件等核心部件价格的回落,价格也更加亲民。然而,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格局依然呈现小而散的局面。
“传统的虚拟现实从模型生成和场景处理到应用,基本上都是在工作室完成,而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摆脱小作坊式生产模式。”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周明全概括了当下国内在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格局。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召的认同,“目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同时也有大企业对虚拟现实技术跃跃欲试。”魏召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关注度突然热起来,与谷歌几年前推出的谷歌眼镜不无关系,尽管该款产品的概念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但直到现在谷歌针对它的各种应用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目前众多国内中小企业涉足虚拟现实领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概念热炒的驱动,希望借助这一波行情在该领域占得先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有些小的创意团队只有1至2名研发人员,有些还是在校大学生。一些中小厂商受制于技术限制,做出来的虚拟现实设备无论是体感,还是交互的灵敏度方面,都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业内人士预计,虚拟现实技术真正进入民用化阶段还需3年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虽然显示环境、显示内容已日趋完善,但当前的交互手段和触力觉感知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国外掌握核心专利
国内偏重应用研究
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对相关方面的技术要求很高,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成像、数据计算都已经不成问题,但在数据传输和触感技术方面还存在技术壁垒。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最早由国外传入我国,国外在该领域起步较早,在技术积累方面要优于我国企业。
“国内研发基本处于跟进状态,就增强现实领域而言,无论是云端检索还是本地的识别跟踪技术,跟国外相比都缺少成熟完整的方案和领先的性能。” 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张小军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审查员叶峰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按照显示电路、多维显示、数据处理、光学仪器、协同操作部件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领域分布,截至2014年10月11日,共检索到300余件专利申请。数据显示,我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于高校,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通过对美国专利申请检索发现,与国内情况不同的是,美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人主要以公司为主。我国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手套、机械臂、头盔等,对于核心层面的技术如数字数据处理、多维显示技术等,还非常欠缺。”叶峰表示,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外主要由商业公司推动,而我国的专利申请主要是涉及应用层面,较少涉及基础和核心技术。高校申请的专利大多带有研究色彩,能否具有商业价值目前还不明朗。
积极加强专利布局
解决入口实现突破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宣布,已经就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与厂商Oculus VR达成了最终协议,收购交易总额约为20多亿美元。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发布的声明中称,长期来看,沉浸式技术的虚拟现实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公司计划将Oculus拓展到游戏以外的业务,包括通信、媒体和娱乐、教育等。此外,索尼公司也正式公布了虚拟现实头盔“梦神”计划。而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暴风影音日前发布了虚拟现实眼镜“暴风魔镜”,该款产品将配合暴风影音开发的魔镜App,在手机上看电影可以实现IMAX效果。
不难看出,随着市场升温,虚拟现实产业将成为科技巨头下一个竞争领域,可以想象,未来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巨头以各种方式加入到这场新一轮的革命。市场也将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面对内忧外患,国内企业准备好了吗?
“虚拟现实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国内企业在支撑软件上目前和国外企业几乎没有差距,在视觉显示层面的硬件创新也有赶超之势,不过在交互传感设备上严重依赖国外,几乎都是海外订购。而从应用上来说,国内与国外也不相上下,只是从用户层面,由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需求和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虚拟现实产业的繁荣。”魏召强调,国内公司目前在专利方面相对薄弱,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不重视专利申请;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仍处在通用技术研发阶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和范围的逐步深入,专利申请数量应该会有所增加。
而在张小军看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亟需解决应用入口的问题。“现在虚拟现实也好,增强现实也好,都缺少一个统一入口,这个入口可能是Oculus,也可能是谷歌眼镜。目前摆在各方面前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个入口问题,国内企业可以将其作为重点突破口,只有解决好入口,才能为消费者的进入铺平道路,虚拟现实技术才能迎来大发展。”张小军表示。(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