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导航,指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具体路径,包括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路径、企业整合及引进培育路径、人才培育及引进路径、技术协同运用和市场运营路径等。
一:根据知识产权大数据情报分析,获得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路径。
对于本土产业优势细分领域和环节,主要通过研发创新、专利布局以及技术合作等手段巩固区域产业优势。对于本土产业链劣势环节,可考虑结合政策驱动、人才引进、对外合作等加以提升。
二: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发现潜力企业,整合企业网络。
关于企业培育路径,对于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鼓励区域内部整合;对于区域内特定环节具有较强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关于企业引进与合作路径,对于区域的薄弱或空白技术领域,考虑引进国内外在该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创新实力的企业或者与其开展合作。
三: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发现高端人才,编制人才地图。
企业最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人员一般占研发人员的2%,也就是说这2%的核心人员是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是全球半导体产业角逐的焦点。建议广东省人才工作要进一步聚焦到2%高端人才层面。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发现高端人才,编制主导产业人才地图,加大海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优化调整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奖补政策,加大对产业紧缺的外籍高端人才奖补力度。探索以薪资待遇、股权分红、任职经历等社会化评价作为人才认定的重要标准。
四:挖掘高校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高校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推动高校周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和协同发展,依托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等创建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换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等,建成若干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协同新模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大学科技园、产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园的产业空间新格局。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信息互动平台和信用机制,提高产业、企业、资本的匹配效率。加强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广泛应用,发挥现有创新创业平台的价值,赋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解决集成电路政策碎片化问题;加强规划布局,警惕投资风险;加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持续支持国产替代的应用相关政策支持;使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惠性。
六:加强专利导航产业决策机制。
加强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实施区域规划类、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加强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布局。综合运用专利数据和产业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分析和产业发展路径导航分析逻辑模型。在摸清产业发展方向基础上,立足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定位,提出适用于广东省的产业发展路径建议,为广东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七:加强现有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风险防控。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流动频繁,专利无效、诉讼纠纷、投资烂尾事件频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战场,集成电路设计、封测、设备等领域纠纷案件高发。2019年,我国新增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过5.3万家,增速高达33.0%,为历年最高,仅2020年上半年,已有落地半导体项目超140个,上半年落地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070亿元。然而,在投资热度高涨的同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5省的6个百亿级半导体项目先后停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造成产业投资“烂尾”现象是由人才、技术、资本、投资者、政府等多方原因导致。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在重大项目立项之前,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识别知识产权风险,降低投资风险。加强现有重大科技项目及招商引进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和风险防控,预警预防重大知识产权风险,助力产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