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2-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点击:返回列表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三农”。有关专家表示,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传递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明确信号,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破解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如何突破农业资源要素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的“双重约束”?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意见》明确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破解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一重大命题,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作为开出的7个“处方”之一,占有突出的位置,而且它也是其他“处方”发挥作用的“药引子”。“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路径。”宋敏强调。
“作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具体举措,《意见》提出了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及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等,这将有助于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还提出了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等具体措施,这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机制,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宋敏说。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总产量达到1.2142万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宋敏认为,这与高达56%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1.3245万件,同比增长13%;我国共受理各类农业专利申请55.4108万件,同比增长38%,授权专利25.9911万件,同比增长21%;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达4951件。“但是,在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拥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转化率低、闲置浪费、价值挖掘不够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宋敏表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资源较少,农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农业知识产权无疑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引擎。”宋敏表示,应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理顺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效,只要切实增强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将大有作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