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利用不足几乎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尤其是在我国,专利运营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为什么我国专利实施率偏低,市场流传不畅,运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转化链条亟待完善
从创新想法到原型设计,从原型设计到产品形成,再从产品到市场,在这条产业链条上,发明的转化率在逐级递减。根据竞争力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公司在产业链上覆盖的广度也各有区别。纵观全球,像华为、苹果、微软、三星这样的巨头公司,横跨了从创新想法到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专利运营在每个环节都有很好的把控,而诸如惠普等类型的公司,则利用其强劲的市场和品牌优势,着重于将科技产品推向市场这一阶段,往往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交由富士康等代工厂来完成。随着产业发展,着多样化的企业形态应运而生,而在近几年内,中国涌现出一批把创新发明和专利运营这一产业链放在最前端的公司,这其中就包括笔者所在的智谷公司。
此外,在这个产业链中,还有大量的专注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初创企业。与上述较为成熟的大企业相比,这些企业最初往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市场。这些企业通常会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最终其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或是被其他大型企业收购,跻身成熟企业一员;二是被市场的浪潮吞噬而倒闭。前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的专利运营模式必不可少,而后者往往会留下一批可观的专利资产。对于美国等专利运营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倒闭后的创新企业遗留下的专利资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中国企业目前大多更关注产品,没有将专利作为战略资产利用起来,也没有意识将专利资产开发出新的商机与活力。
即使是华为、中兴通讯、联想等规模较大的产品公司,在专利运营方面也难免存有局限。一方面,无论公司的规模有多大,都不可能拥有产品中所有的专利;另一方面,当其用专利向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制衡时,自身的产品也会成为竞争对手的攻击对象。因此,创建新的专利运营模式无疑会成为解决上述局限的一把金钥匙。笔者所在的公司,日前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产品企业的积极参与,设立了一支专利运营基金,投资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技术和专利资产,计划在3年至5年内形成一个核心专利库。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手段,实现发明的价值,并且帮助中国企业开展有效的战略布局。
专利运营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各方面形势亟需强化专利运营,也非常适合大力发展专利运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国的市场发展已颇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领域均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我们应当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优势,在相关产业推动专利运营。
其二,我国的法治环境日益向好。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对改善专利法律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知识产权法院落户北上广,是专利法治环境改善的具体体现。此外,法律界人士也在积极探索专利侵权赔偿额度的改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
其三,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利储备逐渐加强。创新能力和专利储备是专利运营的关键要素。过去,我们打造出“中国制造”这个形象,笔者认为,将来我们应该打造“中国设计”。实际上,在研发投入方面,华为、中兴通讯、联想等国内领军企业并不亚于国际上的领头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这些中国企业也可以和微软、谷歌等一较高下。未来,中国将成为专利运营和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从市场规模、法律环境和专利质量这3个方面考量,笔者认为,中国的专利价值在今后几年里还会存在大幅度增长的空间。一个国家的专利运营水平是需要跟该国市场和企业的专利价值发展相匹配的,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中国的专利运营必将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施伟)
【关闭】